2023年上半年營利雙降的「羊奶粉一哥」澳優(01717.HK)管理層遭遇大換血。
9月12日,澳優突發公告稱,董事會主席顔衛彬、執行董事吳少虹雙雙辭職,董事會秘書王炜華也辭去了多個職位後,繼續擔任公司首席合規官。
值得注意的是,顔衛彬及吳少虹都是公司元老人物。其中,顔衛彬更是澳優的主要創始人,2009年公司上市後,一直出任澳優董事局主席。而吳少虹於2009年9月擔任澳優執行董事,期間參與推動公司國際合作、海外並購、海外市場拓展。
頂替顔衛彬「掛帥」的人是張佔強。根據公告,張佔強將出任澳優董事會主席,任志堅出任澳優行政總裁、執行董事,張志出任澳優執行董事,三人均在伊利股份(600887.SH)有多年供職經歷。因此,他們也被調侃為伊利「直系」。
此次管理層大換血似乎早有徵兆。
2021年10月27日,伊利股份發佈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港」)戰略入股澳優,進一步加碼嬰幼兒配方奶粉和營養食品領域。最終,金港將持有6.21億股澳優股份,佔澳優已發行股本的34.33%,總交易金額62.45港元,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二級市場上,易主之後必將迎來換血,澳優亦是如此,只是沒有想到是創始人團隊。
根據公告顯示,「新帥」張佔強於2007年1月加入伊利實業,期間曾擔任該集團液態奶事業部副總經理、財務管理部總經理,並於2019年起擔任集團總裁助理。到了2022年3月18日,張佔強空降澳優,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
此外,在伊利實業冷飲事業部、奶粉事業部等部門工作十多年的張志,突然於2023年1月以首席供應鏈官身份加入澳優,如今升至執行董事。
而任志堅在2022年7月加入澳優前,曾擔任伊利實業奶粉事業部副總經理,並在該集團冷飲事業部、奶粉事業部工作20餘年。現如今直接升至行政總裁位置。
不僅如此,從過往管理層變動來看,在伊利任職過的要職的孫東宏和張令奇,於去年初,先後出任澳優非執行董事,孫東宏還擔任澳優董事局副主席一職。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是澳優提出「黃金十年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階段的開局之年,更是澳優創立20周年。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元年,公司元老集體下課,在資本市場並不多見。
不少人認為,澳優突發大換血,或許與羸弱的業績有關系。
在伊利入股之後,澳優業績卻沒有迎來較大提振,反而開起了倒車。
2022年,澳優實現營收77.96億元,同比下滑9.09%,這是公司自2011年以來營收首度錄得負增長;而歸母淨利潤表現更為糟糕,僅錄得2.17億元,同比驟降71.65%。
此外,澳優毛利率和淨利率也出現了大幅下滑,2022年的毛利率為43.52%,較上年下滑了6.86個百分點。而淨利率則是從2021年的11.29%直接下滑至2.42%,為近7年以來的最差時刻。
步入2023年澳優業績表現並未起色,2023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3.67%至35.12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0.26%至1.85億元。
如今,換血之後,澳優想實現困境反轉或為時尚早。
實際上,作為港股優質乳業股及羊奶粉龍頭股,澳優強勁的綜合實力毋庸置疑,内部管理也很少出現問題,發展路徑及營銷戰略相對清晰,佳貝艾特等核心產品保持充足競爭力。因此,澳優業績下滑並不能完全歸於内部管理出現較大問題。而實際上,澳優業績下滑背後只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景氣度持續萎靡的一個縮影罷了。
近些年,隨著人口紅利消退,市場競爭加劇,羊、牛奶粉市場銷售持續低迷。據尼爾森,2023年上半年,我國羊、牛奶粉行業銷售額分别同比下滑14.7%和14.0%。
這對深耕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澳優和中國飛鶴(06186.HK)等優質企業產生的影響非常巨大,從它們持續下滑業績來看,這些負面影響顯然不是短期内可以扭轉的。
投行券商等機構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前景保持謹慎態度。此前,浦銀國際表示,儘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措施,但出生率尚未出現明顯好轉的信號。目前市場一致預期出生率反彈最快將在2024年出現。該行判斷,2023年嬰配粉整體市場需求依然疲弱,行業存量競爭持續。
2023-09-14T10:40:38Z dg43tfdfdgfd